認識我們  |  聚會時間  |  行事曆

講道見證

主日信息

登山寶訓 第十七講─善待別人

2015/12/27
薛銘光牧師

經文:馬太七:7-12

  充滿溫馨及愛的聖誕節剛過,許多慶祝活動都告一段落,接著就是揮別2015年,迎接2016年,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主日。過去的一年國際上最大的亂源就是IS,在世界各地恐怖行動造成許多人的死傷,也造成世界的不安,他們也在各地要招募聖戰士,為對抗迫害他們的人。他們認為自己是受到強國不公義的對待,他們需要以暴制暴的反擊,這是以牙還牙,以眼還眼的方式待人,在國內由於總統選舉,族群的對立再次被挑起,候選人之間彼此的謾罵、政黨之間彼此指責,已經成為台灣社會選舉的常態,這樣的環境之下主耶穌的教導,是針對這樣的環境發出的呼喊,基督徒當在此惡劣的環境依然要遵守的真理。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、你們也要怎樣待人。

  我們今天要思想的經文,與路加福音十一:9-13有非常相似之處,路加福音十一章,是主耶穌對於禱告的教導,先是主禱文接著就是朋友夜間來訪,需要食物吃,不斷敲鄰居的門,直到鄰居應他的要求供他食物為止。最後一段「你們中間作父親的,誰有兒子求餅,反給他石頭呢?求魚,反拿蛇當魚給他呢?求雞蛋,反給他蠍子呢?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;何況天父,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?」當在看此段經文,很自然地想這是一段教導禱告的經文,然而,當我們仔細研讀登山寶訓,第七章的上下文,及這段經文的結構時,就會發現這段經文的主要議題,不是針對禱告真理的教導,是透過禱告的例子來說明另一個真理,就是善待別人。

壹、上帝對人禱告態度

 一、人禱告的心態

  「你們祈求,就給你們;尋找,就尋見;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」(七:7) 沒有錯,這是教導禱告的經文,但是主耶穌的重點是要讓我們看見禱告者的心態。馬太以祈求、尋找、叩門三個詞來形容禱告者。

  1. 祈求:人的祈求是表示自己有所需要尋求幫助,或是需要滿足而自己無能為力,因此能找一位有能力的來幫助,所期待的就是對方能答應幫助,這是祈求人的期待心態。
  2. 尋找:大家都有掉東西的經驗,當東西不見心中著急在尋找的過程中,許多人會禱告,多麼期待東西尋找得到,不論東西原來是自己的,後來丟了再尋找,他們的期待就是這失落的東西,或是本來沒有的東西,但因需要或是發現自己必須擁有,努力期待尋找東西,能夠被找到。
  3. 叩門:就是自己站在門外,叩門期待門內的人能打開門,無論是他期待要見的人,或是要進去屋裡,無論是何種的期待,就是他所叩門期待屋內的人能夠開門,這是門外的人的心態。

  這段經文說明祈求人的情況,三個不同的動詞說祈求的人期待的同一件事,就是自己所希望的期待實現。

 二、上帝聽人禱告

  「因為凡祈求的,就得著;尋找的,就尋見;叩門的,就給他開門。」(七:8)

  此節的表達就是對方的反應,也就是禱告的對象是上帝,上帝對於禱告者的反應,三個動詞的回應也是三個動詞:

  1. 凡祈求的,就得著:上帝對於祈求回應就是得著。這裡講的是上帝的心態對於禱告者的回應。
  2. 尋找的,就尋見:當有人需要在尋找上帝,上帝的心態回應就是讓尋找者找到上帝。
  3. 叩門的,就給他開門:這也同樣的意思,當人期待進入天國,當他來到天國的門前去叩門,站在門外心態就是有人來開門,上帝能夠體會叩門的心態,就為他開門。

  這說明上帝知道祈求者期待,了解每位來到祂面前的需要,更重要知道他們的心態。上帝充滿的愛滿足他們的期待。主耶穌以禱告的例子來說明,人對禱告的期期待,上帝會回應人禱告態度,來說明人多麼期待得到回應是何等喜樂的事,因此也當以此心態善待別人。

貳、人對兒女的態度

  主耶穌又舉另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善待別人,就是父母與兒女關係,這是人間最親密的關係,只有這樣的關係兒子可以不需要不好意思住在家中,需要時向父母提出需要的要求。

 一、人的對兒女愛

  「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,反給他石頭呢?求魚,反給他蛇呢?」(七:9-10)主耶穌以反問的方式來問他身邊的門徒們,人間的父母對於兒女的態度。

  1. 誰有兒子求餅,反給他石頭呢?:猶太人的主食就是餅,平常人天天都吃的食物,平常大部分所做的是橢圓扁形的樣式,這樣的形狀與當地常看見石頭的形狀類似。當撒但對主耶穌的一個試探就是將石頭變成餅,也就是類似情況。若是孩子肚子餓需要吃餅,正常的父母會給他石頭嗎?答案不需要思考也知道當然不會。
  2. 求魚,反給他蛇呢?:加利利海是以色列人吃的魚的來源,這也是猶太人常吃的食物,對於魚的形狀也非常熟悉,這裡指的海蛇,是會傷人的一種危險東西,父母當然不會給一種東西是傷害孩子之物。當然人間的正常父母都不會如此。因此主耶穌接著說出上帝的心。

 二、上帝的心與父親的心

  「你們雖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,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,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?」(七:11)

  主耶穌從地上的正常父母都不會做的,上帝對於他的子民更是樂意將最好的給祂的子民。

  1. 你們雖然不好:這句話是對於天下父母說的,人間的父母與上帝來比當然是不夠好,不是完全的,也非全能,無論道德、能力,這些都說明父母不夠完美,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。
  2. 你們在天上的父:天父當然是完全的,他當然樂意將好東西給求他的百姓,這是非常正常的事。

  這是第二例子以父親、天父都是樂意將好東西給人,無論孩子或是基督徒都是樂意期待自己的需要獲得滿足,這樣的心情正是基督徒要領受的教導的內容。

叁、善待別人

  「所以無論何事,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,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」(七:12)

  這是這段經文教導的結論,也是整個教導的重點。這是接著上一個真理不可論斷人之後的教導,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,就是有智慧的善待別人。

  許多人都有的經驗,就是人被強加於自己的不愉快經驗。舉個例子,有兩位好朋友,有一位非常喜歡臭豆腐,視人間美味,另一個是對臭豆腐敏感,無法忍受那種臭味。有一次他們一起逛夜市,遇見一攤賣臭豆腐、蚵利麵線,一位非常高興就拉著另一位坐下,各叫臭豆腐、蚵利麵線,吃的時候這位非常喜歡臭豆腐的朋友,愈吃愈覺得臭豆腐的美味,需要與好朋友分享,因此邀請朋友一起吃,但對方顯然並沒有意思要吃,一再邀請還是被對方拒絕,最後就將自己的筷子夾的一塊臭豆腐放在他的麵線碗中,結果對方大怒與他翻臉。一個認為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,一個認為對方強迫人接受不願意的事情。這是說明好朋友與好朋友分享,這樣的議題的假設本身就有問題,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:

  1. 要善待弟兄:中國人常說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若是不想別人如此待我,我就不要如此對待別人,是我們中國人的思想,但在今天的環境,彼此的對待常常不是如此,特別在台灣選舉文化,教導人們彼此的對立、不同陣營彼此抹黑、只有分顏色可以不要是非,這樣的環境我們再次思想主耶穌的教導,主耶穌所教導更積極: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。
  2. 尊重對方:每個人都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,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,若是以自己為中心,就是不會尊重人,也就是無論任何事你需要人尊重你,那就要尊重人。
  3. 律法和先知的道理:猶太人對於聖經有不同的說詞,如上帝的律法、經上記著、主耶穌時代只有的舊約聖經。這裡當然是主耶穌對於舊約新的解釋。

  今天領受這段經文的教導讓我們學習:

  1. 將心比心待人:當你求別人時,你了解那樣的期待心態,因此你面對人需要你的協助,你從對方的立場來思考,若是你有求人的時候,你期待對方的反應,現在你就要如此的回應。
  2. 有智慧針對人需要:回應並非有求必應,愛心同時要有智慧,因為有時給予對方幫助,並非真正的幫助,只有知道他真正需要所給予的才是有智慧的幫助。

回主日信息目錄>>

網頁點閱次數   資管小組
地址:116台北市文山區育英街63號
Tel:886-2-2931-4144  Fax:886-2-2931-6791
Addr:116 NO.63 YUH-ING ST. TAIPEI TAIWAN R.O.C.